联系我们

电话: 0898-65316681
传真: 0898-65307136
邮箱: gl_0898@126.com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38号银都大厦
院长观点||胡卫东:海南自贸港的当务之急是重振企业家精神
发布时间:2024-04-23     阅读次数:19
导语
 
 

长期以来,海南各界对企业讨论不断,得出的结论是海南的本土企业长不大,在海南长大的企业留不住。近几年,海南的标志性企业海航破产、海马外迁、天涯关闭更是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最近,我又认真读了北大教授张维迎的《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这本书,感觉对海南自贸港建设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和常识意义。为此,谈几点体会。

 

企业家的崛起是自贸港的希望

今年年初,海南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沈丹阳在海南企业家协会主持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我在会上有个发言,主要内容就是海南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在于企业家的严重缺乏。当时我用一组数据进行了论证,如海南企业的资产总量在全国企业资产总量中的占比只有0.84‰;海南企业经营额在全国企业经营额中的占比只有0.54‰。在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时,沈丹阳插话说:海南企业家最大的问题就是只盯着岛内市场,几乎很少去关注岛外市场的拓展,即使现在大量涌入的国有企业都是冲着海南这点工程和市场需求来的。

这个观点和我对海南的企业观察不谋而合。海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单品过百亿的企业,所有企业基本集中在两个模式上:

一是多品种少批量。如椰树、椰岛、南国、春光等加工制造类企业,几乎都有百十来个产品,但每个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都不处于龙头位置,它们不敢专注某一个单品,因为单品企业必须开拓大规模的新市场空间。

二是多元化。如海航从地处海岛一隅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多元化的大型集团公司,最后轰然倒下,进而被肢解,其中的教训可谓深刻。海马汽车由于坚持专业化,在本地产业配套不够的情形下,为了靠近市场,也只有出走河南。

放眼全国,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企业家其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圳如果没有华为、腾讯、中兴等一大批企业,谁敢想象有今天的深圳;江苏如果没有苏宁,沙钢、恒力等一大批企业,谁敢想象江苏追赶广东的势头如此之猛烈;浙江如果没有阿里、吉利、恒逸等一大批企业集群,谁敢想象浙江的经济能够成为中国的先锋。我们可以通过张维迎研究企业家精神的三个阶段,来观察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所经历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趋势是国家对企业家的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

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很少有企业家。改革开放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开始是没有市场的,甚至出现了后来双轨制的思路,这个阶段出现的少量企业家都是被动型的,他们处于体制外,只能靠做点买卖生存,如安徽的年广久,可见企业家是跟市场发育的状态有直接关系的。

第二个阶段国家开始在制度层面思考支持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重要标志是制定了《公司法》,一批体制内的人开始下海,出现了所谓的九二派企业家。如泰康的陈东升,华为的任正非等,张维迎在这本书中也多次提到企业制度建立的重要性。

第三个阶段是企业家成为经济增长的国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从微观上升到了宏观的问题,微观上是企业家精神的发扬,宏观上实际是经济增长。这个阶段几乎所有区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都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尤其是浙江的地瓜精神、货郎精神、四千精神等。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裂变,一大批高学历的人开始创业,如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这批企业家开始推进中国经济由点到面的扩展。

说到上述互联网企业发展时,我不得不联想到天涯在线的创始人邢明。应该说天涯在线在国内互联网领域曾经独领风骚,但始终没能寻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应该说政府的政策对其支持还是不错的,但一直没有形成创新性发展态势。我曾经和邢明单独聊过其中缘由,他认为海南市场太小,对手太少,企业一旦冒尖,就会出现孤独感,缺乏有竞争力的对手,然后满足现状,失去对发展机会的警觉。邢明的分析无疑是有些道理的,这或许就是海南企业家精神的短板,也可能是海南的短板,在舒适的环境中容易躺平。

毫不夸张地说,企业家群体向来是经济活动的火车头。企业家精神最得以自由张扬的时刻,往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最繁荣的时刻。由此可见,企业家应该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灵魂人物,是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的力量,海南自贸港的希望必须依托于企业家的崛起。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中心工作就是创造出一个适宜企业家发展的好环境,否则别无出路。

自贸港需要真正的企业家阶层

我认为真正的企业家阶层就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群体。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很泛,见仁见智,要对企业家做一个完整的定义,恐怕是比较难的。张维迎在书里提到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不是什么”,我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于是我在一些场所也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讨论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张维迎认为。

一是企业家决策不是科学决策。因为其并非基于数据和计算,而是基于想象力和判断,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所以企业家决策不等同于管理决策,而后者则是基于数据和计算,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

二是企业家行动不是满足约束条件下求解,而是改变约束条件,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张维迎认为,没有能力改变约束条件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所谓创新,本质上讲,就是改变约束条件,把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做成。

三是企业家不以利润为唯一目标,有超越于利润的更高追求。正如创新理论奠基人熊彼特所说的,企业家有三个非金钱动机,建立自己的王国、证明自己比别人强(争强好胜)、对创造性的享受。除此之外,张维迎认为应该再加一条:改变世界,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声;

四是企业家精神本质上是竞争性的。后来的企业家总是雄心勃勃试图用新的理念打垮在位的优势企业,取而代之。在这里,他借用熊彼得的话指出,“成熟的企业由于企业家精神的衰退,官僚主义盛行,面对新的挑战者,总是应接不暇,顾此失彼。结果,整个经济犹如旅馆,里边住满了客人,但那些客人总是变动不息,许多新客人名不见经传,许多熟悉的老面孔不得不走人 ”。因此,所谓的“垄断”,也不能构成政府干预市场的正当理由。真正打垮“垄断者”的,是后来的企业家,而不是政府的反垄断部门。

结合海南自贸港的实际,国家层面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对接世界上先进的贸易规则。从底层看就是要通过开放来形成有效的市场空间,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现在许多企业家对海南自贸港一是简单套用深圳和香港,二是没有信心。其实海南自贸港是一个全新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企业家在这里所遇到的问题,都是之前没有遇到过的,显而易见,在现在的海南套用深圳模式、浦东模式、温州模式很可能找不到解,那个时候所遇到的约束条件和当下所遇到的约束条件是不一样的,那时是短缺经济,任何东西都是供不应求,于是出现城市化快速发展,工业化快速发展,企业家可以在这“两化”中发现机会,做大规模。二三十年前企业面对的约束条件是体制僵化、市场化程度低等。那时的企业家只要敢出格、破局,打破既定束缚,实现体制上的创新就能发展起来,华为就是典型例子。今天,法律法规更健全了,市场更成熟了,海南自贸港约束条件更多的是境内关外的制度风险,高水平开放,数字技术、客户价值、供应链和全球化等等。海南自贸港建设亟需一大批真正的企业家冲破现有约束条件,创造新的自贸港企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看,没有真正企业家阶层的出现和成熟,海南自贸港将面临巨大挑战。

我认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应该把企业家精神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不断改善企业家生存环境、发展环境,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企业家精神的良好氛围,以便更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更有利于企业家群体创新创业,从而为海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自贸港建设高质量发展。海南自贸港把营商环境改革和优化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应当是政府高层已经注意到了通过营商环境来形成企业家健康成长的制度化环境的新思路,这点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这个特别值得继续研究、继续观察。

自贸港要聚焦重整企业家精神

前几天和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的几位企业家餐叙时也聊了企业家精神问题。他们的成长轨迹给了我渐渐清晰的“海南企业家精神”的轮廓,我尝试着从海南自贸港视角把企业家精神做一个粗略的描述。

张维迎认为,企业家精神有四大基本要素,一是对盈利机会的警觉性;二是简单化,即把问题看的简单。如吉利的李书福就认为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几个沙发再配一个发动机就行了;三是充满想象力并对未来具有信心。既相信自己也相信外部机会,总在趋势中把握周期,在要素中整合资源;四是具有强大的毅力和耐心,他们的理念就是所有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所有的成功都是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我基本认同上述观点。基于对海南自贸港的观察,我认为,海南的企业家必须从交易型向管理型、创新型企业家的转变。这是由海南自贸港的内在逻辑和企业家精神的一般逻辑决定的。

企业家一般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交易型企业家,他们的特点是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当市场中出现新的需求时,会想方设法抢先满足这些需求,在赚钱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价值,大量的中小企业基本属于此类,海南现有的企业基本属于此类;

第二类是管理型企业家,他们不是一般的职业经理人,不是循规蹈矩、执行命令的管理者,而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创新,国企的领导人和成熟的大型民营企业企业家大概属于此类;

第三类是创新型企业家,例如美国的乔布斯、马斯克和中国的任正非,董明珠,今天用到“企业家”这个词通常是指这类企业家,他们的特点是善于进行破坏性创新。

海南现有的企业家基本以交易型为主。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开始,经济中有很多供不应求的市场空白,那时候只要看准了市场,整合资源,做出产品不愁卖,开办和经营企业容易获得成功。如三亚的高星级酒店创造了3-5年收回投资的奇迹。企业家们凭借敏锐的嗅觉,善于炒房、炒股、炒概念。由于海南是典型的岛屿经济体,市场容量小,再加上内地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供不应求变成了供大于求,留给这类企业家的机会越来越少。我对这类企业家有很多的担心,他们中间的一些企业家很难从交易型转变为创新型,甚至很难转变为管理型的,他们还在习惯性地问:“房价还能再涨吗?政府政策会有什么机会?”他们还在做交易套利的打算,而不是创新型企业家的思维。

在自贸港建设新的海关环境和税制环境下,海南的企业家要对新的市场空间具有高度的警觉性,这种警觉性的本质就是要有创新思维。为什么要创新?说到底是要开拓市场、发现市场和创造市场,因为现有市场基本都饱和了,通过交易套利已经不行了,怎么办?只有两条路,一是靠创新开辟属于你的市场;或者采用低价战略,打进现有市场,争夺市场份额。然而在海南由于物流约束的特殊性,想要通过低价方式竞争市场是很难的,海南本土企业家和进入海南的新企业家往往都是盯着岛内这个狭小的市场,于是岛内企业的竞争就越来越激烈。现在海南的工程市场就是惨烈竞争的态势,原来是国企与民企争,后来是央企和地方国企争,现在已经进入央企之间的争抢,这种格局未来只能在建筑技术创新领域才有突破的可能。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新形势下,创新必将成为新一代企业家的基本功。大家对于创新不要有恐惧感,创新并不神秘,并不是从零开始造出一个AI机器人,用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的话讲,“创新是要素的重新组合”。比如苹果手机拆开看,里面的技术大部分都是市场上已经有的,不是苹果发明的,乔布斯天才地把现有技术组合在一起,为苹果公司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市场,不必在传统的按键手机市场里“卷”。最近有个湖北企业家来自贸港寻找发展机会,我就建议他重点研究境内关外制度下经营模式的创新,把海南封关后新的三维市场,即境外市场、岛内市场和内地市场的需求和位差研究透,结合海南新政策进行组合利用,是有价值的创新。

一般来说,企业创新可分为颠覆式创新和改进型创新两大类。颠覆式创新从根本上改变行业格局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蒸汽机改变了从纺织到运输的很多行业,整齐驱动的火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集装箱重塑了航运业;亚马逊颠覆了零售业,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当前,海南正面临世界性能源革命,这将为“有逆流而上勇气”的企业家提供具有颠覆性的创新的机会。颠覆性创新需要有创新的持久动力,因为创新是非常苦和累的事情,只能作为乐趣的享受,只有“乐此”才能“不疲”。

第二类创新是改进式的,是对现有商业模式、技术和产品的逐步改善。彼得·德鲁克深入研究了改进型创新,推荐大家认真读一下他的著作《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和熊彼得观点不同,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不是人格特征,企业家并不是仅凭直觉决策,后天的学习和理论也很重要。这个观点和张维迎的观点也不完全相同。我认为,企业需要天才型的创新企业家,同时也要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研发和创新。当前,海南的企业家要善于在自贸港核心政策框架下进行改善型创新,重点研究经营模式,尤其在数字化背景下探索数实融合、商业物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并行发展新路径。

最后,我围绕海南自贸港要聚焦重振企业家精神说几句建议性的话。这里所说的企业家精神包括:

一是要有承担,承担,再承担的信念。企业家必须要做好承担一切问题的准备,危机和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要敏锐,随时准备战胜危机和承担后果;

二是要做正确的事。企业家要在市场需要和自己的能力间寻找最大公约数,把握趋势和周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凸显特色;

三是要永远保持积极的心态。企业经营是一个无法依赖别人的事情,它具有高度的冒险性并具有很强的处理模糊问题的能力,没有积极心态则将半途而废;

四是要执着而不固执。企业家要知道该放弃什么,该欣赏什么,要有直面错误的勇气,要确保自己的成长速度超过企业的成长速度;

五是要善于处理好内外关系。要适应社会环境,善于把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要能够尽可能获得各个方面,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作者:胡卫东,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会长,海南南海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联系我们:
0898-65316681
传真:0898-65307136
邮箱:gl_0898@126.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38号银都大厦
移动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