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 0898-65316681
传真: 0898-65307136
邮箱: gl_0898@126.com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38号银都大厦
【宣讲二十大】胡卫东:中国式现代化与企业发展前景展望
发布时间:2024-04-23     阅读次数:22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与本质

 

首先讲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接力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向强起来进军的历史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目标愈发清晰明确。

 

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的现代化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主张以阶级斗争的手段扫清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障碍,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定出“两步走”的革命战略。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力图使中华民族站起来,可谓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正式启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制定并实施了改造和建设并举的现代化建设路线。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建设目标,初步勾勒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将现代科学文化纳入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范畴。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及“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一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摆脱落后和贫困,实现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四个现代化”。

 

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入新时期。1979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概念,根据国情将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目标明确为“小康之家”,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再到“人民生活比较富裕”。这一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使人民富起来,以科学技术为战略重点和突破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四个现代化”作出了全新阐释,党中央适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上,党的十九大统筹确立新的“两步走”战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然成熟定型。这一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迈向民族复兴。

 

从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分“两步走”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到改革开放“三步走”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再到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自信越发坚定。

 

其次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来源。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赶超的现代化,摒弃了西方发达国家“串联式”现代化思路,开辟“并联式”现代化逻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开拓前行,源于以下三重动力的坚强推动: 

从理论上看,马克思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蕴含了真理性的理论品质与特征。马克思主义坚持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阐述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等多方面重要问题。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本质论、国家发展战略、创新发展理念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作出重要探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从领导力量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导性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决定性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均发挥了核心中枢作用,根据国情变化科学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目标,有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衍生出其推动现代化的主导性动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领导核心日益强大。
 
从实践主体看,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内的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驱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人民(劳动者)至上的发展理念,人民群众既是主要受益者,也是重要推动者。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都发挥了主体作用。从企业发展视角看,他们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经济结构优化和实现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本质。正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动力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才具备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本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开幕会上作的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一科学论断,总结了现代化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发展变迁过程,尊重了以现代化创造出超越传统社会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性常识,也强调了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比如西方现代化在“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资本为中心”“共同富裕还是两极分化”“物质、精神相协调还是物质主义膨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是环境破坏、生态危机”“和平发展还是对外扩张掠夺”等根本价值问题上,并没有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参考。将其理论与道路作为“公理”就只会得出荒谬的结论和惨痛的结果。因此,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9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分别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这9个方面是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答题,既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现代化的实践要求,也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实践路径、全球责任。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描画的中国式现代化立体像,既符合中国国情,又极具全球眼光,蕴含着智慧与自信,让人可期可及。
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土壤、厚植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历史,不可避免让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打上深深的“中国式”烙印,“只可远观”“不可复制”。比如,要立足本国实际,坚持独立自主,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子;要坚持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追求;要坚持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齐头并进,从而激发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还有,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普遍意蕴,也有基于中国国情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中国式现代化的这种“共性”与“个性”共同标注了其内在特质、历史方位和未来走向,对于企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对企业发展的新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统筹全局的一盘大棋,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则要站在所在行业结构、商业环境、经营特征、独特竞争力等具体条件下,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并将宏观远景转化为具体行动。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大进程下中国企业及企业家的基本出发点。总的来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企业应该主动适应如下新要求。
 
第一,在企业理念方面,要更加注重顾客价值为中心,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更加注重弘扬企业家精神。
 
一是更加注重顾客价值为中心的理念。这是必须强化的基础理念,长期以来,我们都追求股东价值优先,随着新时代到来,顾客价值将成为企业的压舱石。顾客价值应该从两个角度观察,首先是企业为顾客创造的价值,其次是顾客为企业反馈的价值,顾客价值是基础,反馈价值在后面这个逻辑不能变。如果只追寻企业自身的价值,反而得不到想要的价值。
 
二是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的理念。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审视自身的经营管理,放弃规模和速度情结,建立高质量绩效标准体系。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企业。过去可能主要看企业的利润、规模及其增速,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则更要看企业的财务健康度,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度,供应链和资金链的安全度,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程度等。
 
三是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的理念。社会效益的核心是强调商业向善的导向原则,所谓向善是指现代企业需要达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只有整个社会发展了,现代化程度上去了,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商业、市场和人文环境。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阶段,企业应该更加重视、更加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慈善组织,积极参与所在区域的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为公共行政部门分担压力的同时,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和传播自己的价值观,较好地实现商业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双碳”治理。
 
四是更加注重弘扬企业家精神的理念。企业家精神是中国式现代企业的重要力量。企业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经济组织,其本质是以社会生产为目的的资源配置机制。企业家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设计者和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指挥者,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也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率,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要扎根中华文明;既要有对目标追求的蓬勃激情,也需要有发现判断、行动能力与意志力。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市场经济的主体责任,更要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第二,在企业制度方面,要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要求对接,要创新激励与约束机制,要主动融入共同富裕的原则。
 
一是要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要求对接。企业一般要走三阶段,即套利型阶段,制度型阶段,创新型阶段。目前我国的企业基本上处于套利阶段,而走向创新阶段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制度型企业阶段,这一阶段与社会环境和企业内部组织演化有关系,也与人性异化有关系。一般来说,所有的组织都会出现山头主义、利益寻租和懒惰偷懒等现象,导致企业组织力下降。为此,套利性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型,必须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来改善组织活力,如华为的基本法及其相关的人力资源制度、财务制度、运营制度等。同时,制度的设计必须坚持良制思维,以最少的必要管控保证人的自由创造,以提升人的创造性和组织的活力为基本目的。
 
二是要创新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是按照劳动分工和绩效贡献,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积极探索价值分配更多地向劳动者倾斜的机制,坚守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政策,构建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准则。激励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激发个体对财富、权力、成就感的本能或理性的诉求,同时最有效地约束个体对欲望的过度追求、无边追求和不择手段(如拉山头、寻租、偷懒等)的追求。企业制度激励与约束的创新要回答三个问题:企业为了谁,企业依靠谁,企业成果由谁共享。
 
三是要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企业制度要有利于共同富裕和激发劳动积极性。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企业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微观主体。首先要理解共同富裕的本质是富裕,在这种认识下企业第一要务就是发展,是提高主营收入和利润,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收入水平,使人均收入达到富裕人群行列。其次,要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优化分配蛋糕,更多关注低收入、生活困难的人员,提高最不富裕群体的收入。企业共同富裕的基本任务就是健康发展,多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积极有效平衡劳资关系,有足够的能力让自己的员工收入增长、福利增长,同时按章纳税。我认为,共同富裕的社会,一定也是拥有足够多的现代企业的社会。
 
第三,在企业经营方面,经营就是要创造价值,要通过为顾客创造价值来实现企业的价值。因此,要建立新的经营框架,即价、本、利三维关系导图。即要追求有效价格,而不是膨胀规模;要坚持合理总成本,而不是成本越低越好;要实现适度利润,而不是违规违法的利润。要满足这个新框架,要下功夫做好如下三件事:
 
一是要更加看重精神产品。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丰富民众的精神世界,可以预见到符合时代主流和社会进步的精神文化产品将成为新的赛道。精神贫困是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需要重点反思的现代病,中国式现代化要提前规避这样的问题,一方面需要企业为物质产品注入精神和文化元素,在产品消费过程中传播品牌主张和企业价值,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精神文化产品,在生动活泼、自由奔放的人文环境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二是要更加注重绿色产品。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虽然中国过去的高速增长也出现过严重的环保问题,但经过几年的治理已经基本改善。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阶段,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要求。企业通过绿色技术赋能充分参与到碳排放治理中来,一方面可以降低能耗提升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也会为整个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三是要更加注重双循环。全球化当前遭遇巨大挑战,主要因为很多世界共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在不断恶化。比如环境污染、国家间贫富差距、地缘政治动荡、贸易战等,使得去全球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新的现代化阶段,应该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这不仅需要国家公共部门的行动,还需要更多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阶段,企业应该坚持“双循环”不动摇,在国内国际市场中来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海南自贸港是我国双循环的枢纽,企业家们要切实分享自贸港高水平开放的红利。
 
 

中国式现代化企业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可以看作是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也是我国企业转型升级重要机遇。目标宏伟,任务艰巨,既要挑战也有机会,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要进一步明晰发展战略。站在企业发展与创新的角度,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超级规模效应,在企业战略上找到符合企业独特条件的企业现代化之路。战略是关键时刻对企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和决策,对企业长期发展影响重大。我认为要结合企业实际选择发展战略。大企业务必要坚持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中型企业务必要坚持走隐形冠军之路;小型企业务必要坚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思路。战略就是要解决“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重做什么,轻做什么”等问题,它的本质是一种放弃。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企业要放弃原有的粗方式发展思路,将有限资源聚焦到核心技术和关键原材料的自主可控能力,注重管理供应链和资金链风险,坚守主业,争当中国式现代化时代的优秀企业。
 
二要转变企业发展模式。对应着中国式现代化,也应该有一条中国式企业现代化模式,要做到顺势而为,有所作为,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形势,把握发展阶段和周期,合理发力,做一个理性的奋斗者。当下,我国企业从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要素红利的“躺赚”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大多数产品在完全竞争下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提高自身的独特的竞争能力。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家要对客观规律和历史潮流保持敬畏与遵循,避免逆势而为;同时,在顺应形势的基础上,不能满足于被动发展,不放过任何机会,主动出击,有所作为,坚持精耕细作、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才会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
 
三要进一步激活组织活力。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化只是过程、手段、道路,但绝非目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的幸福、自由和价值实现等一系列终极目的。为此,企业要构建“责权利能”一体化的组织体系,任何一家成功企业,都必然会在选人、用人、激励人、成就人上下足功夫,要给员工提供优秀的培养和成长空间,自然也能为员工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激发普通员工积极性的薪酬激励体系和收入分配机制。要改善分配结构,将大部分人员薪酬向普通员工倾斜,缩小普通员工与中高层的收入差距。探索建立全体员工持股计划,既能让全体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增加大家的财产性收入,缩减财富差距,又能激励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要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利益分配结构,让大多数员工都能享受公司发展的成果。要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按照平台化,单元化方式实现责权利能动态平衡。
 
最后,我用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与企业关联度最高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我们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段话是企业对接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它涉及了企业发展环境和企业发展方向,希望大家重点学习,深刻领悟。
 

(根据胡卫东院长宣讲二十大报告内容整理。胡卫东现任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会长,海南南海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联系我们:
0898-65316681
传真:0898-65307136
邮箱:gl_0898@126.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38号银都大厦
移动端版